从思维开始
在商业世界,我们往往发现一家成功的企业,通常至少有一个极致产品。比如海尔的冰箱、格力的空调、苹果的手机,它们都是靠非常狭窄的单一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有人把它称为“打井理论”,即1米宽1千米深,做产品就像在打井,打得越深竞争对手越难追赶,优势越明显,赢得市场的概率就越高。
近些年崛起的互联网企业也不例外:阿里、腾讯、百度、京东、美团、滴滴打车、小红书、每日优鲜等等无不如此,企业的业务领域是有边界的,而且跨界的难度巨大。这是非常值得HR思考的。
把商业领域的大特征抽丝剥茧,就会发现HR就是其中一员,不是要不要参与其中,而是已经是局内人。既然入局,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思维的问题。
那么精品思维和标品思维有什么不同? 标品思维是从有到如何更好的过程,而精品思维是从没有到有的过程。标品是解决如何让现有变得更快更好、成本更低,因此需要建立生产线。
精品是解决如何做出一个现在没有的,因此需要站在企业战略层面去找到那个切入点。 也就是说精品思维其实就是HR的战略思维,或者说是HR以老板的角度去考虑HR未来方向的问题。
|